贝博平台官网
个性定制 综合服务

工作有盼头、发展有奔头“武汉值得为之奋斗!”

发布时间:2024-03-18 04:15:43 来源:贝博平台下载链接 作者:贝博官网ballbet

  7月4日,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江论坛间歇,众多人才留用单位、在汉人才、服务人才的“专员”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武汉,值得为之奋斗!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介绍,城市和企业同向而行,给了青年人才迅速成长的干事舞台,“武汉对人才培养和留用非常重视,人才政策、创新氛围都富有竞争优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内科专家、教授刘文励不仅自己是人才,还为城市培养了多位硕博士人才,他自豪地说:“武汉在硕博士培养方面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

  “武汉英才”代表吴笕筠以数字证明武汉的吸引力,她说:“武汉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在高尖端赛道积蓄潜力且未来发展前景好的城市。”

  从沿海城市回流武汉的“汉漾”青年人才代表韩雄俊说:“在武汉工作是有盼头的、生活是有品质的、精神是有寄托的,在街头能够充分感受到整个城市的开放、包容和热情。”

  武汉市人才工作局和东湖高新区工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齐齐向海内外推介武汉人才政策。他们说,武汉着眼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在武汉,每位人才都会被尊崇、每位人才都能发光发热。

  “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大对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7月4日,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据了解,华工科技建立“高端引领、整体开发、重点突出”的人才体系,着力打造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梯队,从去年至今,华工科技招聘硕博士已超200人。

  马新强介绍,企业与武汉多所高校开展战略合作,推进工程硕博培养,并注重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队伍,为企业、行业夯实产业高端化、现代化转型的人才基础。

  马新强介绍,正是依托武汉丰富的科教资源,企业大力实施“猎鹰计划”,拓展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交流渠道,并完善“青苗班、菁英班、高管充电坊”培训体系,多渠道、宽口径选拔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能的青年英才。

  “我们为青年科技人才成才铺路搭桥。”马新强介绍,华工科技在青年人才引进、入职、发展、成才等不同阶段给予相应支持,鼓励青年人才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组建攻关团队等。

  据了解,武汉将“武汉英才”计划举荐权交给重点高校、重大科创平台、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知名投资机构。华工科技就是获得“举荐权”的360家重点用人单位之一。

  “企业是‘武汉英才’等人才计划的受益者。”马新强介绍,武汉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创新,其中“武汉英才”人才举荐制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在企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同时,“武汉英才”培育支持专项等,坚持长期主义,重视对本土优秀人才的鼓励支持,与企业同向而行,实现平台育才、事业留才,政企共同推动武汉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武汉在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教育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7月4日,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江论坛举办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血液内科专家、教授刘文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刘文励介绍,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那一年,仅他所在的同济医学院就投入了几十个硕士点,几年后的博士招生,同济医学院同样紧跟全国脚步。他说:“这些年来,我们培养的硕士、博士生数量越来越多。如今,有大批学生在各地医疗机构、研究机构工作,并且做得很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8岁的刘文励教授正是恢复招生后的首届研究生,1978年10月,他开始在同济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后来逐渐成长为同济医院的主任医师。

  1995年,刘文励获得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1999年开始带博士生,直到65岁退休时,刘文励一共培养了20多位硕士和博士。如今,他的学生们已经成长为同济医院各个科室的业务骨干。

  对于同济医院血液内科的发展和研究生培养成果,刘文励感到十分自豪。他介绍,在八年制的培育教育体系下,研究生在前六年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在最后两年则主要进行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产出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和研究成果,推动同济医院血液内科走在前列。例如,前几年,同济医院成功完成了首例国产CAR-T肿瘤治疗。

  一代又一代传帮带和技术传承,在刘文励教授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如今,他退休返聘已十几年,依然在门诊为病患服务,在教学一线给学生授课。

  “血液科已经进入到分子生物学时代,学科的发展也需要各个行业提供技术支撑,特别是在先进医疗器械等领域,我国一定能够实现更大的突破。”刘文励说。

  “以我所在的武汉先进院为例,一群意气相投、协同度高的年轻人才在武汉找到了事业平台,团队还在不断壮大。”7月4日,“武汉英才”代表、武汉中科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先进院”)高级工程师吴笕筠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动机与火星车表面、‘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动机高温燃气系统隔热、嫦娥四号探测器热电池防护都用到了气凝胶材料。”吴笕筠介绍,气凝胶是目前已知导热系数最低、密度最小的固体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气凝胶可以成为动力电池热管理的“关键元素”,以其卓越的隔热、保温、阻燃性能确保电池安全。

  回汉加盟武汉先进院后,吴笕筠迅速成长为气凝胶团队骨干,并率队应用新工艺成功促进了气凝胶材料的降本增效,他们与合作企业建设的第一条产线将于三季度落地投产。她自豪地说:“全球拥有两种工艺路径量产气凝胶的,目前只有武汉先进院一家。”今年,吴笕筠入选 “武汉英才”优秀青年人才。

  “团队人才追逐的都是全球前沿赛道,都喜欢这一方水土,工作中、生活中都有共同奋进的氛围。”她介绍,以自己所在团队为例,八成以上都是硕博士生,整个武汉先进院人才平均年龄不过30岁出头,武汉对人才尤其是青年高端人才极富吸引力。

  “在武汉工作有盼头,获得感越来越强。”7月4日,“汉漾”青年人才代表、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工程师韩雄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回到武汉工作、生活这几年来,切身感受到了城市的新变化、新活力,武汉为广大青年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韩雄俊是武汉人,201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了几年。2019年,他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回到武汉,从事交通规划设计相关工作。

  韩雄俊说,近年来,我国交通规划领域的创新成果越来越丰富,武汉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大力吸收先进地区发展经验。这几年,韩雄俊和同事一道研发出以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主体的大数据应用平台,将原本停留在纸上的规划放到数据平台中,通过各种数据的结合,让规划依据更加充分,表达手段也更加生动。“交通规划领域的先进理念在武汉得到了大力支持,更多创新成果能够在武汉得到实践和应用”。

  除了事业上的发展,武汉不断优化的城市环境和品质也令韩雄俊感慨。他说:“前几年第一次回武汉时,就被东湖绿道吸引,想着以后能经常到这里跑步、锻炼,当时就萌生了回武汉的想法。而且武汉本就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经历过疫情大考的武汉,精神内涵也更加丰富。此外,武汉的饮食文化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

  城市包容和开放的态度以及符合预期的发展理念,更坚定了韩雄俊回汉发展的想法。去年,韩俊雄被评选为武汉市“汉漾”青年人才。他说:“回到武汉之后,不仅很快入职了合适的单位,还有一系列生活上的保障,体会到了武汉对人才的关心和支持力度。”

  “当前,武汉正全力创建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不断提升政策针对性、有效性,持续吸引和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7月4日,武汉市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向广大媒体推介武汉人才政策。

  该负责人介绍,着眼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打造“武汉英才计划”升级版,包括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培育支持专项以及区域特色人才专项。

  战略科技人才重点聚焦在某一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对我市重大科创平台建设、产业发展升级有重要引领带动作用的顶尖人才或团队。产业领军人才重点聚焦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带动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产业转型方面业绩突出的高端人才。优秀青年人才重点聚焦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在相关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和突出业绩的40周岁以内骨干人才。

  该负责人介绍,武汉每年定向引进支持10名左右战略科技人才,认定支持200名左右产业领军人才、500名左右优秀青年人才。一经认定后,分别给予相关人才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资助资金;对武汉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科创平台建设有重要引领带动作用的顶尖人才(团队),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提供综合支持。同时,武汉着力抓好本地优秀人才培育支持,每年围绕先进制造、医疗卫生、现代服务等行业领域评选支持1000名左右名家、名师、名匠,构建起引育并举、梯次衔接、全面覆盖的人才支持体系等。

  “武汉还将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持续优化人才生态,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该负责人力邀“英才”共享武汉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发展环境,与武汉进行创新发展的“双向奔赴”。

  “东湖高新区对人才的吸引并不局限在政策层面,而是为人才提供‘引、育、留、服’全方位的服务和生态。”7月4日,东湖高新区工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谷35年不忘初心,一个永恒的使命就是要努力为人才在光谷发展做好服务,让广大人才来得舒心、干得开心,为武汉的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据悉,自2009年启动建设光谷人才特区、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以来,东湖高新区持续加大人才工作投入,不断完善人才支持体系。截至2023年5月,已集聚中外院士74名、国家重点联系专家96名、省级重点联系专家278名、武汉英才274名、“3551光谷人才”3447名等。

  “这几年,东湖高新区对人才评价体系进行试点改革,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推出人才注册制、积分制,改变了过往的人才评审体系。”该负责人介绍,在光谷,人才可非常便捷地在APP上填写个人资料,自动获得打分,根据分数情况获得不同的政策支持。同时,东湖高新区承接了湖北省人社厅下放的职称自主评选权,工程序列和经济序列的正高级、副高级职称,在园区就能直接评审。今年进一步向3家企业下放了正高级职称评审权,向5家企业下放了副高级职称评审权,让各类企业和用人主体有更丰富的人才评价体系。

  该负责人介绍,在人才培养上,东湖高新区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2021年,教育部在全国试点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改。


贝博平台官网

贝博平台官网下载链接(china).贝博官网ballbet粤ICP备14071706号-19   Powered by :m.zbrunt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