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博平台官网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九丰能源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4-05-15 06:49:58 来源:贝博平台下载链接 作者:贝博官网ballbet

  天然气行业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核心领域。其中上游主要涉及天然气勘探、开发等,具有资金规模大、技术密集、风险高等特点,国内常规天然气及非常规天然气(如页岩气、煤层气)开采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参与,近年来,在非常规天然气开采方面,民营企业参与度持续提升;中游主要涉及天然气输送领域,随着我国油气行业“X+1+X”模式推进及“全国一张网”改革思路的确立,预计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将逐渐形成以国家管网公司为核心的主干管网资产运营主体,与省级管网公司、区域管网公司并存的局面,共同推动中游天然气输配的高效率实施;下游主要涉及天然气的应用,包括城镇燃气、工业燃料、化工原料、燃气发电、交通燃料等,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城市燃气公司、燃气运营商、LNG汽车加气站等,市场竞争较为充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和碳排放的日益重视,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鼓励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相关政策:对新上工业项目优先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重点用能领域(如居民用能、工商业用能等)实施“煤改气”,用天然气替代煤、重油等高污染燃料;在交通燃料领域,推广液化天然气重型货运车辆发展,开展沿海、内河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应用;加快构建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等。

  受上述因素影响,国内天然气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11年-2020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复合增长率达10.6%。2021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3,726亿立方米,同比增幅为12.7%(注:发改委2021年根据新增市场主体情况,调整了年度统计口径)。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及天然气价格高企等多重因素影响,1-5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524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6%。

  根据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我国LNG表观消费量从2015年的2,479.60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9,535.60万吨,2015年-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17%,未来随着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LNG消费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受制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国情,国产天然气规模长期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增长,需求缺口持续扩大。2011年-2020年,国内天然气产量的复合增长率为7.0%。2021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2,052亿立方米,增幅为8.2%,年度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45%,较上年同期增加3.1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国产天然气、管道进口、LNG进口等多元化供应格局。2010年以来,我国天然气进口规模持续提升。2017年开始,LNG的进口量超过PNG,进口LNG在我国天然气供应中占比越来越高。2021年度,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合计达1,675亿立方米,其中管道进口586亿立方米,LNG进口1,089亿立方米,占比分别为35%及65%。2022年上半年,由于国际天然气价格高企,叠加疫情影响下国内需求疲软,天然气进口量出现回落。1-5月,我国进口天然气624亿立方米,同比下降9.3%;LNG进口366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9.6%。

  国产LNG方面,随着LNG液化工厂产能逐步提升,国产LNG产量实现稳步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21年,我国LNG产量逐年递增,2021年我国LNG累计产量为1,545.10万吨,同比增长15.92%。

  根据LNG来源不同,可分为“海气LNG”(即进口LNG)与“陆气LNG”(即国产LNG),两个市场相互补充。

  “海气LNG”主要采用长约或现货方式在境外直接采购LNG,通过国际LNG远洋船运,进入国内沿海地区的LNG接收站,在接收站码头卸载,以“液进液出”或“液进气出”的方式输送到应用市场,该市场以城镇燃气、工业燃料、化工原料、燃气发电需求为主,交通燃料需求为辅;在市场区域分布方面,“海气LNG”市场主要分布在沿海接收站码头半径覆盖范围内的槽运市场及进入管网的管道气市场;在市场竞争方面,该领域涉及境外LNG供应的稳定性、国际结算、远洋运输、接收及仓储、下游客户等环节,业务链条较长,具有一定进入壁垒,市场竞争相对较为缓和。

  “陆气LNG”主要采购境内井口原料气或管道气,通过液化工厂净化、液化、分离等工序生产出LNG产品,应用市场以LNG汽车加气、船舶加气等交通燃料市场需求为主,城镇燃气、工业燃料、化工原料、燃气发电市场需求为辅;在市场区域分布方面,“陆气LNG”市场主要分布在原料气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在市场竞争方面,该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但在特定区域内,受LNG运输半径影响,先进入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在市场竞争中会占据相对有利的竞争地位。

  2010年以来,我国液化石油气(LPG)保持稳步增长趋势,2011-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3%。2021年,我国LPG表观消费量6,988.11万吨,同比增长10.59%。2022年上半年,我国LPG表观消费量3,658.09万吨,同比增长5.06%。

  我国LPG的用途包括化工原料、民用燃料、商用燃料、工业燃料和车用燃料。目前,化工原料用气已成为占比最高的LPG消费用途,亦为我国LPG市场的主要增量。受近年来我国化工原料向轻质化方向发展的影响,LPG作为比石油脑、煤等经济性及环保性更优的原料被大量运用;随着LPG深加工装置产能的不断扩大,用于化工原料的LPG需求量得以持续增长。随着我国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LPG民用气用量将保持基本稳定。

  我国LPG供给来源主要为国产和进口,其中国产LPG主要来自于石油炼厂,主要成分包括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进口LPG通常以丙烷和丁烷成分为主,纯度高、杂质少,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同比例配比。

  近几年,随着国内LPG深加工装置产能的不断扩张,诸多石油炼厂将产出的液化气用于LPG深加工领域,导致国内燃料用气供应下降,需要进口LPG进行补充;此外,PDH等LPG深加工装置的扩展也需要依赖大量的进口LPG作为原料气,故国内LPG市场对进口气依赖度逐渐提升。

  根据金联创数据,2021年我国LPG进口总量2,449.40万吨,同比增长24.63%,对外依存度持续提升。受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我国LPG进口总量约1,177万吨,同比下降2.65%。

  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被誉为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发展氢能已成为多个国家在低碳发展道路上的共同选择。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工业化国家均已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制定了氢能技术目标,氢能产业的商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从国内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为5%;到2050年,需求量将达到6,0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为10%,产业链产值达到12万亿元/年。其中,交通运输领域用氢2,458万吨,约占该领域用能的19%;工业领域用氢3,370万吨、建筑及其他领域用氢110万吨,相当于减少1.7亿吨标煤。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发展低碳能源成为时代重任。氢能作为清洁的低碳能源,受到国家和地方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多项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陆续出台,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

  2022年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其中提到强化氢能等前沿科技攻关,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着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能储运、应用及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力争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在能源系统中的定位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提出了构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应用,以及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的若干具体路径,对氢能产业走向成熟,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深远意义。《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要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再经过5年的发展,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

  2022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要求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低、氢能储输用产业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产业化发展,打造规模化的绿氢生产基地;推广燃料电池在工矿区、港区、船舶、重点产业园区等示范应用,统筹推进绿氢终端供应设施和能力建设,提高交通领域绿氢使用比例;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现代煤化工或石油化工产业基础好的地区,重点开展能源化工基地绿氢替代;积极探索氢气在冶金化工领域的替代应用,降低冶金化工领域化石能源消耗。

  2022年2月28日,广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征求《制氢加氢一体站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该规范适用于水电解制氢工艺的氢能汽车加氢站,制氢加氢一体站的氢气制备、输送、压缩、储存、加注等方面的安全技术和管理要求,为国内该领域首个省级地方标准。

  2022年4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指出多渠道扩大氢能应用市场,聚焦氢能核心技术研发和先进设备制造,加快培育氢气制储、加运、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布局电解水制氢、天然气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装备制造产业;推进高密度储氢装备制造,短期加强高压气态储氢建设,长期布局低温液氢、低压固态储氢产业;利用低温氢燃料电池产业区域先发优势,形成广州-深圳-佛山-环大湾区核心区燃料电池产业集群;支持建设大型民用液氢示范工程;推进氢燃料电池产业园建设,建立广深高温燃料电池及系统研发制造基地;建立广州、佛山、东莞、云浮氢能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惠州、茂名、东莞、湛江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

  2022年7月28日,广东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了广东省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动计划,强调各有关地市和部门要把握机遇,用好用足国家鼓励政策,积极推动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持续提升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水平,加快完善加氢站建设管理规范,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要求,积极支持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推广应用。此外,统筹安排各级财政资金补贴支持整车、氢能供应等发展。

  2022年8月12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科技厅等八部门印发《广东省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示范期末,实现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等八大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进入全国前五,形成一批技术领先并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实现推广1万辆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目标,年供氢能力超过10万吨,建成加氢站超200。


贝博平台官网

贝博平台官网下载链接(china).贝博官网ballbet粤ICP备14071706号-19   Powered by :m.zbruntian.com